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館藏介紹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館藏介紹

  • 臺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Facebook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Home
  • About

浩克慢遊. 2 [錄影資料]

發表於:影片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十二月 27 2016
片名:浩克慢遊. 2 [錄影資料]
作者:李國豪等編導 ; 林彥輝製作 ; 公共電視臺製作
出版項:臺北市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2015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浩克慢遊—台灣尾思想起
旅行有時會期待一種沉靜的憂鬱,那樣的心情,是適合反省的。旅行的孤獨讓思緒清晰,溫暖的人情則儲備了再出發的厚實能量。全新第二季《浩克慢遊》,請您與作家王浩一及劉克襄一起,從南台灣恆春半島出發,重返金黃燦爛的年代,品嚐盛夏滋味,遙望母親的河,走訪微光水梯田,回味老派情調,感受老街風華,尋找被遺忘的山海迴廊……
演員 : 劉克襄、王浩一
收錄內容
第1站 台灣尾思想起 港口 里德
對於南台灣,除了恆春鎮、鵝鑾鼻、墾丁大街與海水浴場等熱門景點,你的了解有多少呢?
在這海角一隅,有許多值得探訪的純樸小村落,其中里德、港口這兩個滿州鄉的村子,都劃入墾丁國家公園的範圍內,自然生態非常豐富。它們近年紛紛推展生態旅遊,里德是賞鳥的好據點,尤其每年十月、國慶日前後,有數以萬隻的灰面鵟鷹過境墾丁,可以觀賞起鷹、落鷹,而港口的陸蟹數量之多及種類之豐富,可列世界之林。以舒緩的心情、步調計畫一趟旅行,可以在不同季節觀察不同的植物、生物,甚至可能跟數百隻漫天飛舞的大白斑蝶不期而遇。除了生態,當地的人文景觀也相當精采,月琴、民謠將引領你感受國境之南的滄桑和風韻。
第2站 再見金黃燦爛的年代 旗山 美濃
在台灣被稱為香蕉王國的年代,整個旗山錢淹腳目,香蕉汁留在衣服上洗不淨的污漬,是蕉民們最大的驕傲。富有的旗山人蓋起了巴洛克式的樓房,就連農會也是全台灣最華麗的。不同於旗山的香蕉樓,美濃人的財富,展現在冬末春初燒著柴火的菸樓。老菸農笑著說:「在美濃,擁有超過兩棟菸樓的單身漢,一堆媒人排隊等著提婚呢!」農曆春節前燻菸葉,空氣中揚溢著逼人流淚的菸草味,那是美濃人無法忘懷的豐年。
在玉山山脈最尾端,旗山與美濃這兩個緊鄰的小鎮,各自因為香蕉與菸草而風華百年。一個是閩南移民,一個是客家聚落,對生活有不同想像與態度,也用不同的表情回應黃金產業的褪色。
第3站 那一天 在大武山下 茂林 三地門
冬天一到,紫斑蝶飛往南台灣過冬。如同蝶兒印刻在靈魂的返鄉欲望,大武山下的子民,流浪後,也許山林呼喚、也許祖靈招喚,忍不住往原鄉回歸。大武山是魯凱族與排灣族人心目中的聖山。屏東往南的公路上,它就這樣氣勢滂礡的聳立一方,無法忽視。山那麼近,就在原鄉人的呼吸間。高雄魯凱族下三社:茂林、萬山、多納,三個部落依著山谷而排列。河谷裡的好石材,信手撚來成了生活中的石板屋、石雕與石板烤肉。 屏東三地門的達來與德文,亦是倚山而居。跟著節氣,老人家種了芋頭、紅藜、樹豆還有咖啡。山居之人凝聽季節後隨之律動,這些是他們的生活,卻成了外人給他們貼的族群標誌。旅人行囊裡不準備標誌,靜心傾聽,大武山的子民怎麼訴說自己。
第4站 被遺忘的山海迴廊 苑裡 通霄
苗栗在西部各縣市中開發較低,客家山村、觀光果園與遍地桐花,便是最為人熟知的景色。山城印象即使只是浮光掠影,已足以使得苗栗50餘公里長的海岸線以及居住其間的人們,更顯得遺世獨立。這一集,我們要走進苗栗西南角,拜訪兩座比鄰而居、共擁山海的低調小鎮:苑裡、通霄。通霄、苑裡一帶舊稱蓬山,地勢由西濱沙岸向東緩緩爬升,兼有海港、溪流、平原、丘陵等多元景觀,產業與人文也兼具山海融合的特色,是閩客融合的代表區域。儘管開墾甚早,也擁有行駛近百年的海線鐵路,然而歷經數十年的工商業蕭條,通苑一帶未過度開發,至今仍保留不少傳統生活的樣貌,而在這片生機盎然的淺山地景中,我們看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能。被遺忘,是幸或不幸?答案隨時光流轉。
第5站 笨港溪兩岸的媽祖 北港 新港
在來大笨港之前,聽說河兩岸的他們,來自不同家鄉,一邊漳州、一邊泉州,個性跟理念不太一樣,但是都虔誠信仰著媽祖。不約而同地,北港與新港的生活領域,都圍繞著媽祖廟。北港廟前是觀光客出没的道路,廟旁的巿場則是在地人活絡的場域;新港的巿場也隱身在廟後。兩個小鎮,僅隔一條河,食物上暗藏的家鄉風味,卻截然不同。 此次,浩克要從媽祖廟出發、從解讀食物秘碼出發、從拜訪不同行業的人出發,試圖找出北港、新港又相似又相異的地方。
第6站 微光_在山海交界 貢寮 福隆
台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國,尤其在東北角的貢寮區,瀕臨大陸沿岸流與菲律賓洋流交匯的黑潮帶,海洋資源非常豐富,居民跟海的關係也很密切。然而昔日熱鬧的漁港和漁村竟然日漸沒落了,不只人煙渺渺,甚至出現了末代船長的現象。而貢寮區離海岸線較遠的山上,印刻著台灣先民奮鬥史的草嶺古道、水梯田,早已因時代演進而荒廢,卻因為有人對先民智慧與心血的執著,重新注入新創意,讓古道荒田變得氣象萬千,生機盎然。除了大自然的力量,山海地貌會被改變的原因,主要跟人有關。只是這改變到底是好是壞,好與壞的界定又是以何為據?山海兀自低吟,身處其中的我們,或許帶著禮遇與尊重的心情,親山近水,就是對山海最好的回應了吧!
第7站 就愛老派情調 富里 玉里
隨風搖曳的稻浪,秀姑巒溪的潺潺流水,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的山巒起伏,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風情畫,這次浩克來到花東縱谷的富里和玉里,除了舊地重遊,還要尋找見證在地歷史變遷的「老東西」。富里是一個典型的農村,保留著許多老建築,漫步在老教堂、老旅社、老戲院裡,靜得只剩下腳步聲,若將時光倒退50年前,回到阿公阿嬤的青春年代,會是怎樣的繁華光景?老人家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玉里是南花蓮的大鎮,老東西面臨新舊交替的命運,全台碩果僅存的行動郵局車,在走過17個春夏秋冬後即將功成身退,跟著浩克一起追老郵車,送它最後一程!還要走訪歷史逾一甲子的手工製麵廠與日式老屋,看老東西怎麼傳承下去。這是一趟懷舊之旅,等著旅人來感受老的韻味。
第8站 閩江口外的眼淚 馬祖
馬祖,疆域最北端,在兩岸軍事對峙的年代,它是護民的第一道防線。聽馬祖人說,那個年代,每天晚上宵禁,小孩子晚上讀書比較晚回家,經過軍營,會被問口令。 那個年代,要來台灣不容易。 那個年代,連紙鈔上都標示著:限馬祖地區通用。彷彿一個無形的網,隔絕了這個軍事要地,馬祖人就在這樣的環境,生活著。位於閩江口外,這裡有跟台灣不同的方言、不同的食物、不同的建築風格、不同的人情味。近年來,藍眼淚開始風迷外來的旅客,老馬祖人卻淡定地說:那個我們從小看到大呢! 這一回,浩克來探尋,馬祖自己的味道。
第9站 遙望母親的河 西螺 溪州
台灣最長的河川-濁水溪,又有母親河之稱,因其溪水夾帶大量泥沙,流經之地,孕育出富饒的物產,濁水溪以北為彰化溪州鄉,以南為雲林西螺鎮,僅一河之隔,卻是截然不同的城鄉風貌。西螺,有沒落貴族的浪漫,延平老街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洗石子取自山林的礦石,海底的珊瑚,濁水溪以南的熱情,代代相傳,釀造出濃郁的醬油香。溪洲,濁水溪的富足,餵養在溪畔安居耕作的農人們,拜訪鄉土詩人吳晟,看他與青年人投入農業,用友善環境的栽種方式,讓濁水溪的米,濁水溪的西瓜,永續經營。西螺大橋不僅橫跨濁水溪,銜接西螺與溪洲,也串起兩地與母親河的相生相依。
第10站 三十六彎雲深處 瑞里 太平
在嘉義和雲林縣之間,從梅山鄉市區沿著162甲縣道往東行約莫十五分鐘,便到了太平三十六彎的山腳下。繞著三十六個髮夾彎層層攀升到海拔一千公尺處,便是太平—日治時代文學家張文環的故鄉。近年積極以文學藝術營造村落。停留太平一日後,再繼續往阿里山區東行到瑞里村,這被群山環繞的山城,有相當獨特的地質景觀與秀麗的竹林茶園。夏季夜裡的阿里山區,螢光點點飛舞。太平、瑞里兩個小村子,也如此閃爍著淡麗舒緩的人文自然光采。
第11站 盛夏滋味 大樹 玉井
夏天吃水果,想到荔枝、想到鳳梨、想到西瓜、想到芒果。大樹種鳳梨,日治時期就開始了。當時鳳梨罐頭從九曲堂車站載到高雄港,然後運到日本,那個時期整個大樹幾乎都靠鳳梨養家。後來玉荷苞荔枝在大樹竄起,嬌貴的身價讓鳳梨被推進冷宮。然而,還是有農人傻傻地堅持,在鳳梨故鄉繼續養鳳梨,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蘭人引進土芒果後,便宜的價格讓它很長一段時間只待在一般人家的庭院。民國五十年代,玉井果農鄭罕池,讓美國來的愛文芒果,適應了南台灣的土地,也開始玉井芒果半世紀來的風華。這回浩克去拜訪鳳梨跟芒果,品嚐台灣盛夏的滋味。
第12站 時間的河慢慢流 大溪 三峽
台灣有一些河,因流域廣濶河運便利,豐饒了上下游許多小鎮。三百年來,北台灣的新莊、艋舺、大稻埕,都輪流因淡水河而繁榮。大姑崁(大溪)是淡水河主流大漢溪最上游的商業集散地,當時大姑崁的船筏若順著溪往下行,下一站就是三角湧(三峽)。大漢溪水位早已下降無法行舟近一百年,當年主要交易的藍染、樟腦或木材業也逐漸凋零,大溪跟三峽因河運而有的繁華,目前只透過各自細膩的老街建築,低聲吟唱著。 幸好,有心的在地人、有心的外來移民,努力為這兩個小鎮慢慢訴說新的故事,讓大溪、三峽有豆干與牛角麵包之外的另一種傳奇。
第13站 歳月靜好 水里 魚池
1999年,末日預言沸沸騰騰的那一年,老天給台灣一道很深的傷痕。15年過去,走近當年的重傷區–水里與魚池,沒有刻意尋找921大地震的記憶,卻偶然從這個傷痕裡發現新生的力量。日治時期,為了運送埔里糖廠生產的糖,1916年開設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一路從埔里出發,路經魚池到了水里。那個年代,水里與魚池很親密。 這回,浩克拜訪這兩個地方,刻意讓旅程靜下來。帶了畫冊、帶了筆。試著從大自然裡看到萬物運行的軌跡;試著從在地居民口裡了解與自然相處的智慧;試著再次感受人與自然,可以很親密。
(簡介來源:公共電視台)
文章標籤:人文地理, 旅遊, 紀錄片, 臺灣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迴響必須通過系統管理員審核 **
點這裡取消回覆

館藏資料

  • 國際原住民  (104)
  • 圖書  (2520)
  • 影片  (514)
  • 西文圖書  (672)
  • 音樂  (329)

最多瀏覽

  •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3,404)
  • 馬蘭姑娘 (2,738)
  • 發現南島 (一)(二) (1,592)
  • 台灣原住民教育:社會學的想像 (1,585)
  •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1,334)

近期文章

  • 桃園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文化學習教材
  •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
  • 原始富足
  • 東部生態農業
  • 馬來西亞的比達友族人宗教、社群生活及變遷
  • 繪葉書中的大日本帝國
  • 「小的」 與大人
  • 光緒十四年(1888)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所見的新北山區
  • 兒童文學論文集
  • 高砂復仇

近期迴響

  • Awi 在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
  • Alissa 在 真相.巴萊 : <<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札記
  • GuanYing 在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 spi 在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 HaoJK 在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 kilang 在 台灣原住民教育:社會學的想像
  • Fannie 在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 蘇菲 在 台灣的原住民

標籤雲

世界地理 中國 人文地理 作品集 傳記 傳記片 兒童故事 兒童文學 劇情片 原住民 原住民音樂 台灣原住民 台灣原住民, 太魯閣族 少數民族 布農族 排灣族 文化 文集 旅遊 日據時期 歌謠 歷史 民族史 民族文化 泰雅族 流行歌曲 漫畫 社會生活與風俗 紀錄片 繪本 臺東縣 臺灣 臺灣原住民 臺灣原住民語言 臺灣史 花蓮縣 遊記 部落 阿美族 電影片 etc History Indigenous peoples -- Legal status laws

其它

  • 登入
  • 文章 RSS 訂閱
  • 迴響 RSS 訂閱
  • WordPress.org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Blend” | Customized & Webmaster: Jian-Hao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