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館藏介紹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館藏介紹

  • 臺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Facebook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Home
  • About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一月 23 2021
書名: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
作者:陳添壽著
出版項:臺北市 : 元華文創,2017
ISBN:9789577111760
索書號:552.339 7534-2 v.5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本書論叢裡的16篇論文,是作者長年在大學的教學與研究,講授有關經濟學、經濟思想史、文化創意產業、臺灣政經與兩岸發展、臺灣治安史等課程的部分內容;也是作者藉由國內外研討會、演講和刊物所發表的論文集。
書裡選錄的內容主要聚焦在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的結構與變遷,論述臺灣歷經原住民、荷蘭西班牙、明清、日本殖民,和中華民國等不同體制時期的政權統治,在政經結構與發展變遷的過程中,其所呈現不同歷史階段的面貌,尤其受到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政治經濟, 文集, 經濟史, 臺灣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小的」 與大人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一月 23 2021
書名:「小的」 與大人
作者:戴寶村策畫 ; 李進億[及其他5位]撰文
出版項:台北市 : 玉山社,2020
ISBN:9789862942482
索書號:575.8933 9027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大人到咱家 警察與戶政〉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為了了解當時的臺灣,透過各種調查蒐集相關資料。根據法令,警察得以隨時到各家進行戶口資料的確認,將臺灣人的身體特質與身家狀況都納入國家體制與警察大人的管理之下。
〈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 警察與政治〉
日治時期,警察負責維持臺灣社會治安的重要角色,臺灣人從事的政治行動,也是受關注的事項。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1920年代臺灣社會中的警民對抗,是當時「小的與大人」關係中最重要的篇章。
〈一桿稱仔到走やみ 警察與經濟〉
為了維持日治時期殖民地經濟發展,警察大人深度介入了臺灣的經濟生活。從賴和的《一桿秤仔》中看到警察對度量衡制度的管理;到戰爭時期,統制體制的實行,可以看到警察大人無處不在的身影。
〈檢疫、注射到圍草繩 警察與公衛〉
日治時代,在總督府的規劃下,當時的警察大人還掌管了公共衛生以及檢疫工作,並配合各種名冊管理,紀錄臺灣人的公衛生活,再加上各種衛生教育的推廣,培養出「識字兼衛生」的文明臺灣人。
〈「左側通行」 日本時代的交通警察〉
隨著臺灣社會逐漸形成現代化的生活習慣,日治時代的警察大人又多了管理交通的任務。1920年代,各種交通規範亟待建立,第一要務是厲行人車「左側通行」,在各種資料上可以看到許多宣傳,也能看到警察執行工作的狀況。
〈帝國山林的前哨 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
為了開發臺灣的山區資源和原住民治理,日本政府在一般警察之外設置了「蕃地警察」。他們的初期任務包括「防蕃」、武裝討伐迫使使原住民歸順以建立管理制度,後來則以輔導產業、教育、集團移住為主,是帝國統治臺灣山林的最前線。
〈經濟、防空與流言蜚語的取締 戰時體制下的警察〉
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擴大了軍事動員的規模,臺灣社會也被拉進戰爭體系中。臺灣警察的工作則擴大到統制經濟的宣傳、物資徵用、防空動員,以及言論思想的控制,將臺灣打造成「戰爭動員,人人有責」的社會。
〈東石富安宮 日警變成台灣神〉
日治時代,警察與臺灣人民的關係密切,儘管有許多讓人恐懼的印象,但也不乏愛護民眾的佳話。任職東石派出所的日警森川清治郎在職期間留下許多佳話,身亡之後又有顯靈庇佑當地的傳說,因而入祀富安宮,就是很好的例證。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日據時期, 臺灣, 警察, 警政史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尋找湯姆生 : 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十月 13 2020
書名:尋找湯姆生 : 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
作者:游永福著
出版項:新北市 : 遠足文化,2019
ISBN:9789865080433
索書號:733.409 3833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中英簽訂《天津條約》,隨著1860年臺灣開埠,眾多西方人相繼來到亞洲,有官員、牧師、軍人、商人、探險家……。在這股熱潮中,英國攝影家湯姆生開始了亞洲漫遊。
1862年到1866年,他以新加坡為基地,遊歷了馬來亞、蘇門答臘、麻六甲海峽、斯里蘭卡、印度、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1870年到1871年4月,他又進行第二次亞洲旅行,從香港出發開始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造訪廣州、福州、廈門、汕頭、潮州、臺灣等地,拍攝了大量照片。
1871年4月1日,湯姆生跟隨馬雅各醫生從廈門搭輪船到臺灣,隔天兩人在打狗(高雄)上岸,然後到臺灣府城(臺南)、拔馬、木柵、柑仔林、火山、瓠仔寮、甲仙埔、荖濃、六龜里、枋寮,再回到木柵。他從不同的角度為臺灣寫歷史,臺灣的面貌因此變得清晰了。湯姆生記錄了平埔原住民的生活細節,留下一張張涵蓋地景、風景、維生、產業、植物、動物、房屋、服飾與人物等樣貌的照片。
在湯姆生踏上臺灣這座島嶼130年後,本書作者發現了他心目中的「徐霞客」。湯姆生不僅為臺灣寫遊記,還留下珍貴的照片。自2001年起,他開始統整家鄉甲仙的史料,經過十多年的研究與踏查,仔細整理湯姆生現存59張南臺灣的照片,並根據當時湯姆生的行程,從打狗到木柵,依序編寫和現地比對。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他希望藉由《尋找湯姆生》的書寫,建構出臺灣第一條「線性文化遺產」的路徑。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人文地理, 照片集, 臺灣, 臺灣史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尊嚴.容顏 : 哈古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十月 03 2020
書名:尊嚴.容顏 : 哈古
作者:盧梅芬著
出版項:臺中市 : 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ISBN:9789865437312
索書號:909.933 8023 [v.113]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  哈古(1943-)
哈古出身於卑南族卡撒發干部落(Kasavakan,現今行政區為臺東縣臺東市建和里)的頭目家族。哈古雕刻的核心想法是,希望透過雕刻重建頭目與族群的尊嚴,其創作主題主要為族人與市井小民之容顏與百態。哈古透過雕刻傳承文化、表達和自己的生命緊密相連的生活樣貌。頭目的使命、農夫的生涯、原住民的幽默、頑皮的童年、愛聽故事與愛說故事的人,以及對人性的微言婉諷,都自然地反映在他的木雕世界裡。
哈古跨越了原住民藝術環境變化快速的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初期,他的創新、忠於自我生命的表達及影響力,成了原住民現代藝術的重要代表。扎實的木雕功力、用心於木雕與市井小民觀眾的溝通、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謙卑包容的品德等,哈古以此樹立了現代社會中頭目的新典範。
本書特色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
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雕塑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
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
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
為讀者打造一系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傳記, 哈古 1943-, 畫家, 臺灣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一卷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九月 21 2020
書名: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一卷, 蘇鐵科-蘭科(雙袋蘭屬)
作者:鐘詩文, 許天銓著
出版項:臺北市 : 貓頭鷹出版,2017
ISBN:9789862623176
索書號:375.233 4037 2017 v.1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本套書共八卷,收錄臺灣4739種原生植物資料,共15000張以上清晰照片,生態圖及詳細圖說,依照2009年最新發表,導入分子生物學的APG III植物分類系統設計分冊.依照此分類法,以精準的物種演化順序為依據,本卷由裸子植物肇始,依序介紹被子植物基群(睡蓮目,木蘭藤目至胡椒目).接著介紹單子葉植物(菖蒲目,澤瀉目至天門冬目),至蘭科的雙袋蘭屬為止,共收錄42科529種,從古老的松柏杉科植物,偏遠難尋的海生植物,形態多變的蘭科,包括近年所有新發表,尚未發表,以及本圖鑑初次發表的物種,全部詳細呈現.全書並採用大量的高解析度照片,完整呈現植物的特徵與生態環境
(簡介來源:臺灣大學圖書館)
文章標籤:植物圖鑑, 臺灣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七卷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九月 21 2020
書名: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 第七卷 苦巨苔科-忍冬科
作者:鐘詩文著
出版項:臺北市 : 貓頭鷹出版,2018
ISBN:9789862623589
索書號:375.233 4037 v.7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對台灣植物分類的系統性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愛爾蘭植物學家韓爾禮(Augustine Henry)這位研究者。1892至1895年間,他以大清皇家海關稅務司醫官的身分,在當時仍是中國國土的台灣各地進行踏查和採集。馬關條約簽訂一年後(1896),他整理採集的成果與西方學者歷來的台灣植物標本,在東京發表了《福爾摩沙植物名錄》(A List of Plants from Formosa),收錄了1,347種植物,是為台灣有史以來的第一本植物誌。從這個時間點起,長達整整120年的時間,台灣經歷了數次歷史更迭,而各時代的植物學家們仍然一脈相承地追尋一套完整的植物紀錄。
在台灣,截至2016年為止,最權威的植物分類出版品為《台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是自1960年代起,由政府與美國、日本、荷蘭、澳洲、新加坡與中國總共近百位學者合作完成。收錄物種一版4,220、二版4,339種;最普及的刊物則是行政院農委會發行的《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共收錄約3,000種植物。其中《台灣植物誌》基本上全由英文寫成,圖片全為手繪;《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所收錄的物種略少,且內文與照片分開,參照時較為不便。因此,本書的作者群以20年的時間與無限的努力,踏遍台灣本土、外島所有自然環境,以詳實的照相記錄完整展示台灣植物誌中所有植物的樣貌。
本套圖鑑也是全國首次採用2016年4月最新發表、導入分子生物學的APG IV分類法,物種與分冊以精準的物種演化順序為依據,而非傳統以植物形態為主的恩格勒分類法,重新界定了植物之間的系譜的親緣關係。並採用大量的高解析度照片,完整呈現4,739種植物的特徵與生態環境。"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植物圖鑑, 臺灣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來去台灣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九月 21 2020
書名:來去台灣
作者:許雪姬編
出版項:臺北市 : 臺大出版中心,2019
ISBN:9789863503613
索書號:733.4 4044-1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台灣是個移民之島,住民先後來到台灣,隨著政權的轉移,歐洲殖民者、鄭氏王朝、清治、日治、國治時期,來來去去。台灣移民史歷年來很少成為貫時性的研究主題,若有也只是依不同的統治者所制定的移民制度做斷代性的論述,大都偏向當時的移入、定住的相關法規。對於台灣人的移出,則到近一、二十年來才開始有研究成果,也克服語言的多樣性。
本書以論文集方式呈現,共收入10篇論文,荷治、清領各1篇,主要探討人口數問題。日治時期3篇,一篇討論台東廳下的私營農業移民,得以窺見日本移民的一般,另兩篇則討論日治時期有南洋和滿洲國經驗的台灣人,都是最近5年內的研究成果,也是過去少有的研究領域,這兩篇論文不約而同使用口述歷史資料。"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文集, 移民史, 臺灣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地震 : 火環帶上的臺灣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九月 21 2020
書名:地震 : 火環帶上的臺灣
作者:林書帆[及其他4位]著
出版項:新北市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19
ISBN:9789869804226
索書號:354.4933 4410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給每一個曾經經歷地震的臺灣人
不恐懼的勇氣!
◎九二一地震改變了什麼?在臺灣歷史上造成什麼影響?
◎以板塊為尺度,透過地震帶分布、活動斷層分布圖重新認識臺灣
◎災後重建揭開社會不同層面的問題,也改變了這一代人,成為重要社會資產
◎九二一地震將全球地震學研究推往新的里程碑,推動臺灣科研與防災系統大躍進
◎在下一次地震災害來臨前,建立應有的家居建築與防災避難知識,提升整體防災能力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X春山 合作出版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四十七分,臺灣歷經了一百零二秒的劇烈搖晃,全臺十多個縣市共兩千多人喪生,逾十萬戶房屋倒塌,其中包括中部地區近二分之一的學校校舍。電力設備塌垮造成震後立即停電,多處山線鐵路中斷,公路災損更嚴重,尤以臺三線與中橫公路最劇,全臺災損總計超過三千五百億元。這場芮氏規模七點三的世紀地震,從震央南投集集擴延全島,史稱九二一地震。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板塊交界處,因為億萬年來未曾停歇的板塊碰撞與造山運動,臺灣才得以形成今日樣貌。然而,板塊運動引發地震,讓島嶼注定要面對這些災難。一九○六年時日屬嘉義廳打貓東頂堡梅仔坑莊(梅山)巨震造成一千多人遇難;一九三五年苗栗因獅潭斷層與屯子腳斷層引發新竹—臺中巨震,三千多人罹難,是二十世紀臺灣最嚴重的震災。二○一六年二月六日高雄美濃地震、二○一八年二月六日花蓮地震都因不同震因造成傷亡。大自然一方面帶來毀滅,另一方面卻也創造生命。因為造山,臺灣的生物與地質多樣性得以盡情展現。
本書以九二一地震為核心,構築出一部因山崩地裂所寫下的臺灣當代自然環境與社會史,更盤點全球與臺灣重要地震與海嘯事件如何牽引國際科學合作與社會重構,多視角重新理解地震。
九二一地震為何造成如此巨大的災害?活動斷層是板塊構造作用下的必然產物,九二一地震即是車籠埔斷層劇烈錯動、猛烈釋放能量所致。九二一之後,臺灣全面關注活動斷層研究,二○一二年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布了臺灣三十三條活動斷層,透過活動斷層分布、地震帶分布,希望解開斷層構造與再現週期之謎,讓人們對斷層有更多的理解並卸除未知的恐懼。
此外,九二一地震讓人們看到地震導致的複合型災害,除了山崩地滑、建物橋梁毀損,更引發重視的是土壤液化。全國土壤鑽探資料庫,以及全國液化潛能圖建置完成,土壤液化與地質成因的研究延續到二○一六年二月六日高雄美濃地震、二○一八年二月六日花蓮地震,不斷有新的進展。
全世界地震研究也因九二一地震而有重大突破。一九九九年以前,規模大於七級、距斷層二十公里以內的近斷層強地動資料,全世界只有八筆,九二一地震後,貢獻了六十多筆,這項紀錄至今尚未被超越。此外,臺灣將九二一地震研究資料公開分享全球,促成許多國際重量級學者來臺交流,全球以車籠埔斷層為主題的研究有六、七百篇,更培養出臺灣如今中生代的一批重要學者,讓臺灣地震科學大步躍進。
九二一後,臺灣從地震觀測躍進到「地震即時速報」,計算單位由「分鐘」縮短成「秒」,領先全球,並將此系統回饋國際社會。透過九二一後的「深井鑽探」,科學家從地底一千一百一十一公尺處取得斷層帶的新鮮岩心,藉此瞭解斷層錯動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化學、物理變化,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而利用地裂進行的「槽溝研究」,更足以對中部地質與斷層的再現週期有深刻理解。
回返現場。九二一重建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龐大社會工程,揭開不同層面的問題,本書從山區、市區到原鄉,帶出不同的重建面向,包括重災區南投埔里、雲林草嶺村、大安溪沿岸原住民泰雅部落、臺中集合式住宅太子吉第等。當時,許多宗教與社會組織在重建工作中擔任要角,本書特別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例,從二十年歷程回看九二一經驗是如何讓教會青年與年輕社工陪同災民一起摸索、操練能力,從此改變了這一代人,改變了他們未來要走的路,不論是社工或是災民,都成為臺灣非常珍貴的資產。
九二一地震不僅將全球地震學研究推往新的里程碑,更促使臺灣在社會重構、災害防治上進步,例如:地震參數本土化研究的防災應用、耐震設計標準法規化、建立常備緊急應變系統,以及建立大規模地震情境模擬機制等。當防災可以直接進入日常生活,面對注定再來的地震,我們將有更多的瞭解與準備,不再恐懼。"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地震, 歷史, 臺灣, 防災工程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杜神父與他的12座教堂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九月 18 2020
書名:杜神父與他的12座教堂 : 魯凱與排灣特色的天主教堂
作者:江敬業著
出版項:屏東市 : 屏東縣政府,民國108
ISBN:9789865426026
索書號:927.4 3143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由杜勇雄神父介紹他經手的12間屏東原鄉天主教堂。
(簡介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文章標籤:宗教建築, 教堂, 臺灣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老樹人生 : 自然與人文的對話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九月 14 2020
書名:老樹人生 : 自然與人文的對話
作者:李春子等作
出版項:南投縣集集鎮 : 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民99[2010]
ISBN:9789860211658
索書號:436.13333 4448 2010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由老樹保護工作在台灣的發展歷史為開端,進而論述世界名木、台灣老樹及老樹生態,更從人文的關懷論述拓展到老樹文化,再延伸到老樹信仰文化之比較,將老樹保護由在地的知識成為全球化的議題。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人文地理, 樹木, 臺灣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後一頁 »

館藏資料

  • 國際原住民  (104)
  • 圖書  (2520)
  • 影片  (514)
  • 西文圖書  (672)
  • 音樂  (329)

最多瀏覽

  •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3,426)
  • 馬蘭姑娘 (2,857)
  • 發現南島 (一)(二) (1,593)
  • 台灣原住民教育:社會學的想像 (1,591)
  •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1,345)

近期文章

  • 桃園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文化學習教材
  •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
  • 原始富足
  • 東部生態農業
  • 馬來西亞的比達友族人宗教、社群生活及變遷
  • 繪葉書中的大日本帝國
  • 「小的」 與大人
  • 光緒十四年(1888)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所見的新北山區
  • 兒童文學論文集
  • 高砂復仇

近期迴響

  • Awi 在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
  • Alissa 在 真相.巴萊 : <<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札記
  • GuanYing 在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 spi 在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 HaoJK 在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 kilang 在 台灣原住民教育:社會學的想像
  • Fannie 在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 蘇菲 在 台灣的原住民

標籤雲

世界地理 中國 人文地理 作品集 傳記 傳記片 兒童故事 兒童文學 劇情片 原住民 原住民音樂 台灣原住民 台灣原住民, 太魯閣族 少數民族 布農族 排灣族 文化 文集 旅遊 日據時期 歌謠 歷史 民族史 民族文化 泰雅族 流行歌曲 漫畫 社會生活與風俗 紀錄片 繪本 臺東縣 臺灣 臺灣原住民 臺灣原住民語言 臺灣史 花蓮縣 遊記 部落 阿美族 電影片 etc History Indigenous peoples -- Legal status laws

其它

  • 登入
  • 文章 RSS 訂閱
  • 迴響 RSS 訂閱
  • WordPress.org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Blend” | Customized & Webmaster: Jian-Hao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