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館藏介紹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館藏介紹

  • 臺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Facebook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Home
  • About

平等之路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八月 15 2020
書名:平等之路 : 美国走向种族平等的曲折历程
作者:Klarman. Michael J. ,克拉曼 ( Klarman. Michael J.) ,石, 雨晴.
出版項:北京 : 中信出版集团,2019
ISBN:9787508691985
索書號:535.752 4056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班克羅夫獎得主、哈佛大學終身、美國法律憲法史專家邁克爾·J.克拉曼,以清晰的思路和線索描述了美國種族平等問題的歷史,分析了影響種族問題進程的諸多政治和社會因素,包括戰爭、移民、城市化和變動的政治格局,並特彆強調了法律和法庭判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縱觀歷史,美國在種族問題上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奴隸制和種族歧視制度均被廢除,種族驅動的暴力事件大幅減少,許多黑人在經濟、社會和政治上取得了他們祖輩做夢也想不到的成就。然而,在許多領域,黑人與白人的生活卻比50年前還要隔離,民權運動所取得的成果大都沒能惠及屬於城市下層的黑人。即使在今天,美國仍然存在著彼此隔離的兩個社會,種族問題仍是預測觀察美國國家政治歸屬格局有力的指標。本書為讀者提供了關於美國種族平等問題簡明而有價值的論述,對其他國家處理族群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參照。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歷史, 民族平等, 美國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眼光獨到的女孩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六月 17 2020
書名:眼光獨到的女孩 : 派翠西亞.巴斯醫師的故事
作者:Mosca, Julia Finley. ,摩斯卡 (Mosca, Julia Finley),Rieley, Daniel. ,雷利 ( Rieley, Daniel) ,黃, 筱茵.
出版項:新北市 : 字畝文化創意有限公司,2019
ISBN:9789578423718
索書號:785.28 7742 0042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我們生而平等──不因性別如何,也不論膚色是否相異。」
派翠西亞‧巴斯有醫治人們的夢想、幫助世界的熱情;
她說:健康的視力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照顧好你的眼睛,這是天賦人權!
白內障雷射手術先驅,美國第一位獲得醫學發明專利、首位在紐約大學擔任眼科住院醫師的非裔女醫生——派翠西亞‧巴斯
出生於1942年紐約貧困區的派翠西亞‧巴斯,受到父母的鼓勵,從小就立志想要成為醫師。儘管實現夢想的一路上遭遇各種阻礙,像是種族歧視、貧困與性別歧視,她依舊堅持初衷,發明了劃時代的白內障治療手術儀,獲得醫學專利,讓無數患者重見光明,照亮了這個世界!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1942-2019, Bath, Patricia, 傳記, 巴斯 (Bath, 美國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生而被標籤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三月 19 2020
書名:生而被標籤 : 爬梳美國種族歧視思想的歷史根源
作者:Kendi, Ibram X. ,肯迪 (Kendi, Ibram X.) ,張, 玉芬. ,張, 毓如. ,陳, 義仁, 〔翻譯學〕
出版項:台北市 : 馬可孛羅文化,2019
ISBN:9789578759589
索書號:546.5952 2135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伊布拉.肯迪教授以編年的方式,在本書中詳實研究、完整記錄黑人種族歧視觀念的過程,及其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驚人影響力。本書挑選了五位重要的美國知識份子,用他們的人生故事,讓我們一窺同化主義者與隔離主義者、種族歧視者與反種族歧視者之間的激烈辯論。這其中包括十七世紀末英國清教神學領袖柯頓.馬瑟,他賦予了奴隸制度正當性,把階級思想帶入北美殖民地;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他在一八○○年力推廢止奴隸貿易,但卻並不反對奴隸制度;十九世紀初的威廉.蓋瑞森,他是激進的廢奴主義者;二十世紀初的杜波依斯,他推動黑人民權運動、泛非團結;以及至今仍在世的一九六○年代黑豹黨領導人安吉拉.戴維斯。透過這些人,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支持奴隸制度與擁護黑人民權的優秀思想家們,如何鞏固或挑戰了美國的種族歧視觀念,以及背後的因素。
作者指出,跟一般人的認知不同,種族歧視的觀念並不是因為無知或仇恨而生,而是被每個時代某些最出色的人物催生琢磨出來的。種族歧視的觀念很容易製造,也很容易使用,但也會招來惡名。於是這些知識份子運用他們的優秀才能,為根深柢固的歧視政策和一國的種族差異辯護並加以合理化,不分貧富,無一不涉。他們羅織了許多貌似有理的理論,來加以正當化,就如同一八六○的參議員傑佛遜.戴維斯反對黑人教育法案的說詞,他說美國是為了白人而創建,不是為了黑人,黑白人種間的不平等是命定的、無法改變的,黑人無權享有跟白人同等的權利。
《生而被標籤》揭露了種族歧視觀念的歷史根源,讓我們警醒原來人類思想中有如此陰暗的一面,但本書也同時帶給我們改變社會觀念的希望。作者肯迪教授在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感言中曾提到,縱使他見證了種族主義最險惡的一面,但他也看到反種族主義最美善的一面,因此他始終沒有失去過信念,期許終有一日人類能擺脫種族主義的束縛,將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落實在社會中。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Racism -- History --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 Race relations, 種族偏見, 美國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不完美的正義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十一月 15 2019
書名:不完美的正義 : 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作者:Stevenson, Bryan. ,史蒂文森 (Stevenson, Bryan) ,王, 秋月, 〔經濟〕.
出版項:台北市 : 麥田出版,2016
ISBN:9789863443483
索書號:589.952 5040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如果你保持著距離,
就無法理解到最重要的東西──
「我們用來衡量正義的真正標準,這足以象徵我們的社會、法律、公平與平等原則的指標,並不是我們如何對待在我們當中有錢、有權力、享有特權與備受敬重的人。真正能夠衡量我們社會品格的方式,在於我們如何對待那些貧窮、不受喜愛、遭到起訴、被定罪和被判處死刑的人。」──布萊恩.史蒂文森
我們所處時代中最優秀且影響力最大的律師之一,用令人印象深刻的真實故事對我們述說仁慈的補救潛力。成立司法平等倡議會時,布萊恩.史蒂文森還是個聰慧的年輕律師,這個法律單位致力於為窮困的人、遭誤判的人,以及遭我們的刑事司法系統困於最難觸碰到的人辯護。他最剛開始承接的案例之一是華特.麥可米利安,一名為不是自己犯下的罪遭判死刑的男子。這起案件將史蒂文森捲入一場政治陰謀與法律邊緣策略的騷亂之中,自此永遠改變了他對於仁慈與正義的理解。
在這世界的大多數地方,
貧窮的對立面並不是富有,
而是「正義」。
那起案件發生在阿拉巴馬州門羅維爾,一個因《梅岡城故事》聞名的小鎮。1986年,該地最繁榮的城區發生了一起搶劫謀殺案,一名年僅18歲的白人女性被發現陳屍在洗衣店內,震撼了整個小鎮。
冤案主角華特.麥可米利安是非裔美國人,他的婚外情對象是名白人女性,此舉完全違反了當時美國南方對於跨種族戀情的禁忌,以致儘管沒有案底,卻為他招來巨大且致命的麻煩。案發後沒多久,他旋即遭警方以另一假託的指控逮捕,盤問少女命案的細節。在遲未偵破的時間和輿論的壓力下,警方刻意忽視對華特有利的證據,並設計捏造完全不足採信的證詞,草率地將謀殺罪名加諸其身,將他送入死牢。
甫踏入法律行業的布萊恩.史蒂文森協助這起案件時,受到來自執法人員的諸多刁難,甚至是來自法官的嚇阻,讓他見識到我們所以為的正義,原來也有不完美之處⋯⋯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司法行政, 社會正義, 美國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地帝國的真相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九月 12 2019
書名:地帝國的真相: 走訪60多個美國海外軍事基地,對其歷史.國際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再思考
作者:Vine, David, 1974-,范恩 (Vine, David, 1974-),林, 添貴.
出版項:新北市 : 八旗文化,2019
ISBN:9789578654679
索書號:599.7952 4460-1 2019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華盛頓郵報》年度暢銷書
基地,代表了戰力,也代表了國力,也代表了支配。
基地保持住和平、使美國及世界更加安全?還是使得世界更不安全?
深入解讀「基地帝國」的崛起與影響。
「歡迎來到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美國作家卡普蘭參訪蓮葉基地及其他偏遠、不顯眼地方的美軍部隊時,他聽到士兵一再低調表示,美國軍方已經做好準備,「一聲令下,立刻可以淹沒(地球上)最不顯眼的地方」。
對許多人而言,美軍基地是最明顯代表美國的象徵,和好萊塢電影、流行音樂和美式速食齊名。的確,美國是規模超級龐大的軍事基地集合體,「分店」遍布全球。目前美國領土上沒有任何外國基地,但是美軍在外國總共設置約八百個軍事基地,派駐數十萬部隊。美國設在別人領土上的基地,恐怕遠比世界史上任何民族、國家或帝國都要來得多。
自從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應該有許多基地、數十萬部隊長駐海外這個想法,即成為美國外交及國家安全政策近乎宗教信仰的教條。從此美國軍人的足跡遍及全球,他們開拓、建設、駐紮,最後變成「永久居民」,美軍基地就像病毒一樣,快速在全球各地蔓延開來。蘇聯崩解之後二十年,跨政治光譜的人士仍然堅信,認為海外基地和駐軍是保護美國的根本。小布希總統政府宣稱海外基地「維繫和平」,提供「美國對盟國及友人承諾……的象徵」。歐巴馬政府也宣稱,「前進部署和輪調美軍部隊持續有需要」,它們在「海外提供穩定的影響力」。
海外基地的設立,創造出完整的社會世界,數千人和公司在經濟上、社交上、官僚上、心理上,甚至在心靈上,仰賴這個世界的持續運作——就好像消防隊必須靠救火才能存在一樣,只是軍隊的規模大出太多了。雪上加霜的是,這些基地也深入到地方社區和地主國,在全世界創造出更多的依賴。
為了瞭解長期未受注意的此一基地世界,本書作者走遍世界各地,花了六年時間,研究設在下列十二個國家和領地,六十多個現有及昔日基地:日本、南韓、義大利、德國、英國、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厄瓜多、古巴、美國、美屬關島,以及北馬里亞納群島。
從這方面講,《基地帝國的真相》涉及到的不僅是基地。海外基地是一個鏡頭,透過檢視美國在海外偌多的基地,可以幫助我們看清楚美國作為基地帝國的存在本質,其經濟和政府是如何持續以備戰為最高優先。
當然,美軍基地蓋在你家附近的時候,你要面對的是哪些問題?這也是本書的主題之一。酒駕、性侵、飛機噪音、武器爆炸,這些都是小菜一碟。從印度洋與世隔絕的迪哥加西亞孤島開始,作者發現,美國在全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都有各種造成永久性破壞的問題。賣春城、化武汙染、環境破壞、土地不公義,尤其是侵害原住民的居住權、歷史、宗教信仰等更是家常便飯,這種宛如次殖民地的行為,正在全球日常上演著。
而最核心的問題是,海外基地是否真正保護國家安全和全球和平呢?南、北韓之間的對峙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一派觀點認為,美國在南韓及亞洲其他地區部署重兵,嚇阻了北韓南侵、保住東亞和平。但是另一派則認為,美國在南韓駐軍拖長了衝突,使得韓戰在技術上一直沒有結束。從北韓和中國的角度來看,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佈防到我家門口,反而是我增強軍事建設以及發展核武的強烈理由,怎能和它合作來降低衝突呢?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碰上的問題就是,缺少一個超級大國強敵後,美軍出門去尋找新巨獸、新敵人。而在局勢詭譎多變、在全球反恐已經到了尾聲的此刻,挑戰者陸續冒出頭來,意圖改寫掌控了全球多年的美國霸權。基地帝國面對的挑戰是史前嚴峻的考驗,西太平洋更是這一切考驗的集結地:俄羅斯蠢蠢欲動、北韓反覆無常、中國更是虎視眈眈。
本書是中文世界裡第一本全面分析美國全球基地的歷史、現狀、如何運作、社會影響等方面的書籍,無論是政治學、國際關係領域、還是社會學領域,都無法迴避。
* 本書2016年曾以《基地帝國:美軍海外基地如何影響自身與世界》書名出版。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國防, 美國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成為這樣的我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七月 02 2019
書名:成為這樣的我
作者:Obama, Michelle.,歐巴馬 (Obama, Michelle),黃, 佳瑜.,陳, 琇玲.,林, 步昇.
出版項:臺北市 :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商業周刊,2018
ISBN:9789867778444
索書號:785.28 7777-1 7777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蜜雪兒‧歐巴馬:
「我希望自己的旅程能激發讀者找到勇氣,成為他們渴望成為的人。
迫不及待想與各位分享我的故事。 」
▌為何要讀蜜雪兒‧歐巴馬?▌
§她的家族,記錄時代變遷,見證社會進步,
是美國黑人族群自奴隸制度以來,漫長艱辛奮鬥史的縮影
我祖父的祖父是黑奴,父親是芝加哥水廠勞工,患有多發性硬化症;我在一間狹小的房子出生長大,家裡沒什麼錢,但我生長的城市多元且充滿愛與音樂,在我的國家,人人都能藉由教育翻身,成就無限可能。
蜜雪兒‧歐巴馬以一個平凡黑人勞工階級家庭小女兒的身分,秉承「真實就是力量」,透過日常生活的細微書寫,傳遞一部歷史。不僅勾勒出非裔美國人在困境中依然努力不輟、向上流動翻身的奮鬥史,也記錄了在種族歧視盛行之下,黑人民權運動如何萌芽、受挫、開展,乃至美國建國以來終有首個非裔第一家庭入主白宮,同時述說了許多人在絕望中仍抱持希望,不論出身、階級、膚色,寫下的各種動人故事。
§她的故事,證明底層也能翻身向上,擁有無限可能
我曾是勞工階級黑人學生,就讀以白人為主的頂尖大學。我也曾是各種場合裡的唯一女性、唯一的非裔美國人。自從我硬著頭皮踏進公眾生活,曾被吹捧成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女人,也曾被醜化為「憤怒的黑人女性」……
蜜雪兒的父母選擇不在困境中向下沉淪,而是以身作則努力工作持家,帶領子女愛上「閱讀」,堅持子女講黑人口中白人才說的「正統英文」、咬牙供子女上頂尖大學……這樣的家庭教育,讓蜜雪兒知道如何在有限資源甘之如飴、找到突破口,打破層層玻璃天花板,一路向上發展。自丈夫歐巴馬從政到成為美國總統,她也學會如何面對外界高標準的檢視與批判,堅持原則,在公私領域取得平衡。
本書涵蓋她的人生三部曲:「我的故事」、「我們的故事」與「我們國家更宏大的故事」。蜜雪兒相信,「我的故事代表我的一切,永遠代表著我這個人」,即便故事有時並不美好、有時超乎想像的真實殘酷,也值得擁有、述說並傳承下去。
§成為(Becoming)之路沒有終點,是不斷前進、進化、蛻變的過程,
時間到了,即褪去舊的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一無所有,卻又擁有一切。透過我和我們的故事,我想告訴各位:我只是一個平凡人,參與了一段不凡的旅程。藉由分享我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引領其他故事與聲音出現,拓展找到歸屬感的管道。
且看蜜雪兒如何在多重身分轉換之中,堅持「做自己」並「成為理想的自己」。也看她在面對人生每一次「轉變」之間,如何展現溫柔、堅定而優雅的態度與氣度:
♦「有一種愛情,叫做歐巴馬」──在從「我」變成「我們」的人生路上,因為歐巴馬,蜜雪兒知道如何在自利、利他之間取得平衡
♦因父親、摯友辭世而大慟大悟,從埋首賺錢的律師,急轉彎投身非營利組織
♦如何讓象徵美國歷史的最高殿堂白宮變得更為民主,少一些菁英氣息,多一點自由開放,同時安置出一個溫暖的家
♦如何撕下外界刻意貼上的「憤怒黑人女性」標籤,搖身一變支持率一度超越總統夫婿的「最酷、最激勵人心的第一夫人」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African American lawyers -- Biography, African American women lawyers -- Biography, Michelle, Obama, Presidents' spouses -- Biography -- United States, 傳記, 歐巴馬 (Obama, 美國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悲剧遭遇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二月 25 2019
書名:悲剧遭遇 : 美国原住民史
作者:Smith, Page.,史密斯 (Smith, Page),郭, 旻天.
出版項:上海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ISBN:9787552021325
索書號:536.5 5034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介绍美洲原住民历史的专题式著作,作者从欧洲入侵者进入美洲大陆开始,一直写到1890年美国印第安战争结束。全面介绍了印第安人在美国建立、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创伤、痛苦以及为此进行的抗争。作者查尔斯?佩吉并非是对美国原住民史进行了一次平铺直叙的记述,而是通过欧洲的美国人和美洲原住民的故事,记叙了印第安文化如何在此过程中与欧洲殖民者文化相互融合,最终成为美利坚合众国众多冒险传奇中的一个。
(簡介來源:Amazon)
文章標籤:原住民, 歷史, 美國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皮毛、财富和帝国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二月 25 2019
書名:皮毛、财富和帝国 : 美国皮毛交易的史诗
作者:Dolin, Eric Jay.,多林 ( Dolin, Eric Jay) ,馮, 璇.
出版項:北京市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ISBN:9787520120838
索書號:558.1 2744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埃裡克·傑·多林著的《皮毛財富和帝國(美國皮毛交易的史詩野性北美多林作品集)(精)》記錄了舊的毛皮貿易的興衰。海狸、海獺和水牛被屠殺,它們珍貴的毛皮被製作成奢侈的帽子、大衣和雪橇毛毯。
閱讀這本書,就可以理解殖民者是如何開發、利用北美殖民地並在此定居,以及在此過程中原住民印第安人也因毛皮貿易的興起而交替地變得富裕或者被剝削。正如多林都揭示的,既是經濟的靈丹妙藥也是一種造成毀滅的藥劑的毛皮,與美國歷史上的諸多關鍵性事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史詩, 國際貿易, 歷史, 美國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黑人的靈魂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十一月 06 2018
書名:黑人的靈魂
作者:W. E. B. Du. Bois著 ; 何文敬譯
出版項:新北市 : 聯經, 2018
ISBN:9789570851335
索書號:546.5952 4014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畢生獻身於提升黑人同胞的地位與福祉,被譽為現代社會學之父、泛非洲主義之父
成名作《黑人的靈魂》為美國文學史重要著作出版逾一世紀,繁體中文譯注版首度面世
其中預言:「二十世紀的問題乃是以膚色分界的問題」,一語道中歐美強權與第三世界之間的權力不對等關係,  至今仍廣為世人傳誦
在非裔美國文學史上,《黑人的靈魂》是最廣為閱讀與引用的著作,其文學成就非凡,許多讀者透過該書認識杜博依斯與美國內戰後的南方社會和文化。
書中描繪黑人的外在處境與內在生活,對於了解或研究十九世紀下半葉的美國南方社會、歷史、宗教信仰與文化等面向,提供諸多寶貴的第一手資訊。該
書內容涵蓋自傳、歷史、政治評論、社會學、教育學、音樂學和文學等,在美國思想史上的地位至為重要。
其中有許多關於公民權利和高等教育的理念與見解可供借鏡,主張「公民平等」、「因材施教」,強調高等教育對提升黑人文化、改善黑白關係的重要,指出高等教育的目標乃是文化與教養,藉以凸顯著名黑人領袖布克‧華盛頓一味主張黑人只需接受技藝教育之偏頗。
《黑人的靈魂》一書出版是極為重要的事件,因為它不僅代表其作者兼學者對當時所謂的「黑人問題」觀點的巨大改變,而且預告美國黑人方面的社會改革新方,即愛國的、非暴力的實踐主義,是黑人民族運動與奮鬥的奠基之作,啟迪二十世紀黑人爭取自由的思想論證,為黑人追求高等教育提供合理的說辭,進而有助於黑人中產階級的興起。藉由描寫全球性的種族界限,杜博依斯預示泛非洲主義與第三世界殖民革命的來臨。再者,本書針對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正規層面如何體驗「種族」的驚人批判,對一世紀後眾所皆知的「白質研究」舉足輕重。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美國, 非洲黑人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全員在逃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七月 24 2018
書名:全員在逃 : 一部關於美國黑人城市逃亡生活的民族誌
作者:愛麗絲.高夫曼 ; 李宗義, 許雅淑譯
出版項:臺北市 : 衛城出版, 2018
ISBN:9789869604888
索書號:548.5952 0056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全員在逃:一部關於美國黑人城市逃亡生活的民族誌
一個逃亡社區的故事,一本揭開美國當代社會痛處的民族誌,一個一腳踩上研究倫理爭議的社會學新星。 刑事司法系統的大規模擴張如何介入美國貧窮黑人的街區,讓生活其中的黑色男孩逃無可逃? ★★黃克先(臺大社會系助理教授) 專文導讀 《全員在逃》做為城市民族誌研究,描述六、七○年代後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進展,如何從八○年代開始,因打擊犯罪與反毒戰爭的開展,使黑人社區落入新時代的「種族隔離」,其一是因為貧窮,其二是因這些社區淪為高犯罪區域。研究者愛麗絲.高夫曼想要問:為什麼進監獄的都是窮人?而且不成比例的都是黑人?為什麼四分之一的黑人小孩必須經歷父親身陷囹圄的童年?為什麼當其他年輕人忙著學業與成婚,卻有另一些年輕人在監獄中度過黃金歲月?而又是為什麼,黑人社區要區分出乾淨的人與骯髒的人,體面的人與街頭的人。愛麗絲.高夫曼的研究赤裸揭露這些被封閉在黑人底層社區裡的生命經歷。 愛麗絲.高夫曼的父親是曾著作《汙名》的著名社會學家厄文.高夫曼,愛麗絲大學時代因在學校餐廳打工,偶然成為黑人同事蒂娜的家教,於是以蒂娜家族為核心,愛麗絲在費城黑人區開始進行六年的田野觀察。她努力克服身為白人中產階級女性的恐懼與無知,學習黑人的語言,成為第六街老大哥邁克、查克的死黨,還乾脆住進第六街,本書的方法論附錄詳細說明她偶然進入田野成為研究者的經過,甚至坦承友人查克遭槍殺身亡時,她明白了仇恨是怎麼回事,因為她一度想要去尋仇。愛麗絲高超的田野描述能力使她的研究極度吸引人,但這些故事的客觀性、真實性與是否違反研究倫理,也使愛麗絲飽受批判。 即便後續爭議不斷,本書第一手的底層研究或許仍舊對美國是否進入大規模監禁社會提出有力質疑。四十年來美國對打擊犯罪的政策日趨嚴峻,讓黑幫入獄的比例達到史上新高,也撕裂了在監獄之外人們的生活。「第六街」這個充斥逃亡的社區,就像是美國大規模監禁隱藏著的陰暗面。在反省「打擊犯罪」及「對抗毒品交易」的同時,本書點出了司法系統和嚴峻的打擊犯罪政策所無法顧及、甚至大幅損害的面向:對於人權的嚴重侵犯以及民主精神的逐步淪亡。
(簡介來源:墊腳石購物網)
文章標籤:犯罪學, 田野工作, 美國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後一頁 »

館藏資料

  • 國際原住民  (104)
  • 圖書  (2520)
  • 影片  (514)
  • 西文圖書  (672)
  • 音樂  (329)

最多瀏覽

  •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3,426)
  • 馬蘭姑娘 (2,879)
  • 發現南島 (一)(二) (1,593)
  • 台灣原住民教育:社會學的想像 (1,592)
  •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1,345)

近期文章

  • 桃園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文化學習教材
  •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
  • 原始富足
  • 東部生態農業
  • 馬來西亞的比達友族人宗教、社群生活及變遷
  • 繪葉書中的大日本帝國
  • 「小的」 與大人
  • 光緒十四年(1888)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所見的新北山區
  • 兒童文學論文集
  • 高砂復仇

近期迴響

  • Awi 在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
  • Alissa 在 真相.巴萊 : <<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札記
  • GuanYing 在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 spi 在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 HaoJK 在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 kilang 在 台灣原住民教育:社會學的想像
  • Fannie 在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 蘇菲 在 台灣的原住民

標籤雲

世界地理 中國 人文地理 作品集 傳記 傳記片 兒童故事 兒童文學 劇情片 原住民 原住民音樂 台灣原住民 台灣原住民, 太魯閣族 少數民族 布農族 排灣族 文化 文集 旅遊 日據時期 歌謠 歷史 民族史 民族文化 泰雅族 流行歌曲 漫畫 社會生活與風俗 紀錄片 繪本 臺東縣 臺灣 臺灣原住民 臺灣原住民語言 臺灣史 花蓮縣 遊記 部落 阿美族 電影片 etc History Indigenous peoples -- Legal status laws

其它

  • 登入
  • 文章 RSS 訂閱
  • 迴響 RSS 訂閱
  • WordPress.org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Blend” | Customized & Webmaster: Jian-Hao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