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館藏介紹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館藏介紹

  • 臺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Facebook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Home
  • About

圖解台灣血緣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九月 12 2019
書名:圖解台灣血緣 : 從基因研究解答台灣族群起源
作者:林, 媽利., 1938-
出版項:台北市 : 前衛出版社,2018
ISBN:9789578018617
索書號:546.5933 4442-2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2010年,「台灣輸血醫學之母」林媽利醫師出版《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從血緣、基因等科學研究提出證據,釐清台灣多元族群的身世起源;2018年,林媽利醫師根據近年研究成果,將此書全面改寫、增訂,出版全新論著──《圖解台灣血緣》,試圖以「一圖一文」的方式,重新詮釋解答人類血緣自舊石器時代以來的遷移及演化,如何造就現今台灣島上多元的族群來源!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基因, 族群, 種族遺傳, 臺灣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三月 29 2018
書名: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 : 以血型、基因的科學證據揭開台灣各族群身世之謎
作者:林媽利著
出版項: 臺北市 : 前衛出版 : 紅螞蟻圖書總經銷, 2010
ISBN:9789578016484
索書號:392.633 4442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DNA不會說謊,它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們:
1.近85%的「台灣人」帶有原住民的血緣。
2.「唐山公」其實是中國東南沿海的越族。
3.平埔族沒有消失,只是溶入「台灣人」之中。
4.高山原住民非同源,阿美族為夏威夷人的母系祖先。
林媽利教授,前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國際知名的血型專家、分子人類學家,生涯發表的英文期刊論文超過160篇,學術研討會摘要超過200篇。早期因研究台灣人的特殊血型,及建立台灣捐、輸血制度等重要成就,被尊稱為「台灣血液之母」。
近20年來,她轉而投入台灣族群的研究,但因研究成果大大地顛覆了諸多「公認事實」,意外遭到中國官方及部分學者的圍剿。即使面臨噤聲的壓力,她仍選擇在退休之際出版本書,避開繁複的圖表與數據,以簡潔精要的文字,親自向國人說明血型、DNA研究如何揭開台灣各族群的身世之謎,又得出哪些震撼性的結論:
◎近85%的「台灣人」(閩南人及客家人)帶有台灣原住民的血緣:這一結論確認了先前其他學者從史料文獻、地名、諺語、風俗習慣等的推論,即大部分「台灣人」都是「漢化番」的後代。
◎「唐山公」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原住民─越族:也就是說,四百年來陸續渡海來台的「台灣人」祖先,根本就不是族譜所誤載的正統中原漢人,而是一群群被漢化的越族後代。這點,從SARS的擴散路徑也得到了間接確認。
◎平埔族沒有消失,只是溶入「台灣人」之中:平埔族雖大多已漢化,但從血緣看,平埔族並未消失。而且,平埔族不僅與高山族共有相近的血緣,他們還帶有獨特的亞洲大陸血緣,時間可推至數千年前,比原先認知的來自400年前的「唐山公」更為久遠。
◎異質多元的高山原住民:台灣高山族的語言雖同屬南島語言,但他們卻具有不同的體質,應該是在不同時間,從東南亞島嶼及東南亞等不同遷移途徑落腳台灣,然後互相隔離千年。林教授也在國際上首次證實,阿美族與波里尼西亞人之間有母系血緣的直接關聯,因此讓《經濟學人》報導說夏威夷人是「made in Taiwan」。
當然,國家認同不是建立在血緣的基礎上,但也絕非建立在虛構的政治神話上,林媽利教授擔當起科學家的社會責任,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在本書中勇敢地戳破廣為接受的主流謬論,並清楚詳述畢生研究之總得,期能做為國人自我認同與尋根溯源的根本素材。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基因, 族群, 種族遺傳, 臺灣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族群与边界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一月 12 2018
書名: 族群与边界 : 文化差异下的社会组织
作者:弗雷德里克.巴斯(Fredrik Barth)主编 ; 李丽琴译
出版項: 北京 : 北京商務, 2014
ISBN:9787100107495
索書號:546.5 0817-2  2016印刷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本書標志着族群研究的一個新的時代。其中巴斯的同書名文章如今已成為引用率極高的經典文獻。這篇文章首次提出了族群的邊界理論,澄清了族群分析中的重要的理論問題。巴斯認為,族群是由其本身組成成員認定的范疇,造成族群最主要的是邊界,而不是語言、文化血緣等內涵;一個族群的邊界不一定是地理的邊界,而主要是「社會邊界」;族群認同是一套特定文化同價值標准相結合的。書中收入的其余七篇論文則是運用巴斯的分析視角論述族群問題的精彩的民族志個案,闡述了挪威、蘇丹等不同地區多民族組織不同方面的問題。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文化差距, 文化研究, 族群, 社會團體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移居、國家與族群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十月 13 2017
書名: 移居、國家與族群
作者 :龔顯宗, 王儀君, 楊雅惠主編
出版項:高雄市 :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民99[2010]
ISBN:9789860228113
索書號:571.107 2776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有鑑於移居、國家與族群三項課題對文學、歷史學與人類學等文化領域的影響甚鉅,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於2006年成立專題研究群,並於其後舉辦相關國際研討會,此一專著為研討會徵求稿件之輯錄。一共收錄九篇國內外學者對國家與族群等主題研究的心血結晶。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國家, 文集, 族群, 跨文化研究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包容不同的族群 [錄影資料]

發表於:影片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六月 27 2017
片名:包容不同的族群 [錄影資料]
出版項:臺北市 : 百禾文化, [2009?]
索書號:(VV) 546.5 2731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威賽說:「要談愛,先談恨.了解人性的壞才能欣賞人性的善.要了解包容就要先了解偏執」.對於不同的人種、文化、語言、習慣、生活方式、貧富、殘弱…因為成見與偏執而產生排斥作用.我們必須捨棄成見,拋開恐懼,本節目使所有的人都能和睦相處,互助互利,讓你開心的擁抱世界
(簡介來源: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文章標籤:族群, 種族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慾望草原

發表於:圖書 | by RainPo facebook twitter plurk
十二月 14 2010
慾望草原

慾望草原

書名:慾望草原
作者:莊華堂作
出版社:臺北市:唐山
出版日期:2008.08
ISBN:978-986-6552-02-1
館藏連結

簡介:
《慾望草原》敘說了原住民與漢人相遇的過程與後果,特別是客家族群到台灣初期的各種族群關係之發展。《慾望草原》是以「慾望」為軸線呈現了三百年前原客「關係」的發展。

莊華堂的長篇歷史小說《慾望草原》,根據她預擬的書寫計畫架構,乃是《巴宰海三部曲》的開卷之作;究竟這部構思多年的大河小說,將在何時以何等的雄渾面貌竣工呈現,值得外界期待,但是單以《慾望之海》這本字數多達十六萬字的長篇小說來看,莊華堂以虛實交錯的歷史想像、史詩一般的敘事架構,引領讀者閱讀、踏查並想像巴宰海族、道卡斯族、拍瀑拉族等平埔族人的歷史身影,提供了我們管窺台灣的原漢、閩客之間族群關係多重發展歷程的另一道窗孔。無疑地,莊華堂的《慾望草原》,已然將使「平埔文學」之名登入於台灣文學史之列。

文章標籤:平埔族, 文學, 族群, 臺灣原住民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撒奇萊雅族裔揉雜交錯的認同想像

發表於:圖書 | by RainPo facebook twitter plurk
八月 31 2010
撒奇萊雅族裔揉雜交錯的認同想像

撒奇萊雅族裔揉雜交錯的認同想像

書名:撒奇萊雅族裔揉雜交錯的認同想像
作者:王佳涵著
出版社:東臺灣硏究會
出版日期:2010.04
ISBN:978-957-28658-8-0
館藏連結

簡介:
本書為作者修改自其就讀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時之學位論文,研究以長時間被歸類為阿美族撒奇萊雅(Sakizaya) 族裔為對象,藉由參與族群復振運動及部落活動,進行田野觀察與深度訪談,探究撒奇萊雅族裔遊走於撒/美邊界所體現之揉雜(hybridity)的文化實踐與流動的認同想像,呈顯當代族群身分和認同意義壘置、糾纏的複雜樣態。

本文首先探索撒奇萊雅族裔與阿美族之間曖昧糾結的族群界線,這糾結包含了區辨撒奇萊雅認同之線索的任意性;撒奇萊雅族裔在過去「失憶」、「溯源」、「建構」的歷史進程,如何理解自身;正名後,族裔對「撒奇萊雅身分」回返的追尋,以及與阿美族群長期混融的共時性影響,所衍生模稜矛盾(ambivalence)的擺盪認同處境。接著,則是透過撒奇萊雅族復振運動的分析,嘗試理解撒奇萊雅文化在重新建構的過程中,如何因應外界對族群既有想像而做回應;族人於撒/美混融的生活經歷中如何徘徊於文化展演與文化真實之間,且在其中牽涉到族群情感、資源利益、撒/美的緊張關係等多重的糾葛。最後值得強調的是,本文的用意並非是在對撒奇萊雅族裔的揉雜認同提出定義,而是在嘗試藉由撒奇萊雅族裔仍在建構、演變,既是「成為」(becoming)又是「存在」(being)的認同意識,瞭解族裔揉雜認同的生成與變遷,提供一個重新思考當代社會族群分類的可能性。

文章標籤:撒奇萊雅族, 族群, 臺灣原住民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

發表於:圖書 | by RainPo facebook twitter plurk
八月 30 2010
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變遷史(四社平埔卷)

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變遷史(四社平埔卷)

書名: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變遷史(四社平埔卷)
作者:陳逸君,劉還月作
出版社:臺灣文獻館
出版日期:2010.04
ISBN:978-986-02-2974-5
館藏連結

簡介:
本書記錄98年莫拉克颱風造成臺灣南部的八八水災災情,以及水災前後楠梓仙溪與荖農溪平埔部落族群及其文化之變遷史。 本書主要分為兩大章節,第一章「自天而降的災難」敘述八八水災災害情況、災後救災及小林村追悼等。第二章「流離的民族歷史」則描述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的民族信仰及生活文物等的變遷。 繼續閱讀 »

文章標籤:平埔族, 文化變遷, 族群, 水災, 臺灣原住民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館藏資料

  • 國際原住民  (104)
  • 圖書  (2520)
  • 影片  (514)
  • 西文圖書  (672)
  • 音樂  (329)

最多瀏覽

  •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3,431)
  • 馬蘭姑娘 (2,892)
  • 發現南島 (一)(二) (1,593)
  • 台灣原住民教育:社會學的想像 (1,593)
  •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1,348)

近期文章

  • 桃園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文化學習教材
  •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
  • 原始富足
  • 東部生態農業
  • 馬來西亞的比達友族人宗教、社群生活及變遷
  • 繪葉書中的大日本帝國
  • 「小的」 與大人
  • 光緒十四年(1888)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所見的新北山區
  • 兒童文學論文集
  • 高砂復仇

近期迴響

  • Awi 在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
  • Alissa 在 真相.巴萊 : <<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札記
  • GuanYing 在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 spi 在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 HaoJK 在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 kilang 在 台灣原住民教育:社會學的想像
  • Fannie 在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 蘇菲 在 台灣的原住民

標籤雲

世界地理 中國 人文地理 作品集 傳記 傳記片 兒童故事 兒童文學 劇情片 原住民 原住民音樂 台灣原住民 台灣原住民, 太魯閣族 少數民族 布農族 排灣族 文化 文集 旅遊 日據時期 歌謠 歷史 民族史 民族文化 泰雅族 流行歌曲 漫畫 社會生活與風俗 紀錄片 繪本 臺東縣 臺灣 臺灣原住民 臺灣原住民語言 臺灣史 花蓮縣 遊記 部落 阿美族 電影片 etc History Indigenous peoples -- Legal status laws

其它

  • 登入
  • 文章 RSS 訂閱
  • 迴響 RSS 訂閱
  • WordPress.org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Blend” | Customized & Webmaster: Jian-Hao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