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館藏介紹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館藏介紹

  • 臺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Facebook
  •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Home
  • About

人類該往何處去

發表於:圖書 | by ann facebook twitter plurk
九月 12 2020
書名:人類該往何處去 : 從源出非洲到海洋擴散, 未來人類的歷史省思
作者:大塚柳太郎, 應地利明等著 ; 張家瑋, 林巍翰譯
出版項:新北市 : 八旗文化,2019
ISBN:9789578654761
索書號:711 4044-1
館藏連結
內容簡介
"源出非洲,經海洋擴散──
人類的歷史就是「移動與定居」的歷史
宗教的衝突與共生/海洋與全球化/非洲的世界史新定位/百億人口的警訊……
超越對立與紛爭的全新視野,探究人類未來應該前進的道路。
要釐清現代人面臨的問題,必須先對歷史提出質疑!
從人類踏出非洲開始,「歷史」經過無數次的「興亡」,現在正是人類史上彼此連結最為緊密的時代。儘管如此,世人依然無法杜絕某國獨占利益,也無法制止某些國家的傲慢;財富集中於部分人群,結構性貧困或差距仍隨處可見。事實上,不只有經濟問題,舉凡環境問題、異常氣候、暖化現象……等等,任何一項議題如今都已非一國可以單獨解決或迴避的――如今的我們正走向地球上的生命能否延續都成問題、風雨同舟的危機時代。
正因為身處這種危機時代,更應該以歷史知識的累積為基礎,尋求新的世界觀。在世界成為一個整體後,如何書寫全球化時代下的世界史?究竟,對於現代人所面臨的問題,「歷史」能夠給予我們什麼解答?
■源出非洲的蒙古人種與高加索人,如何選擇定居或走入海洋?
因為海洋擴散,世界版圖有了整合的機會,也帶來近世的各種問題。
一百八十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首度離開東非大裂谷。歐美的古人類學研究者借用《舊約聖經》的「出埃及記」,將此稱之為「源出非洲」,自此往歐亞大陸內部擴散。其中一支蒙古人種約於五萬年前抵達大洋洲、約於一萬年前抵達南美洲最南端,人類的擴散前線觸及遼闊的海洋,現存人類的「移動與定居」自此告一段落,換言之,海洋就此在人類史中正式登場。
後來,同樣源出非洲、往西移動的高加索人種遇到海洋選擇止步,但是往東移動的蒙古人種卻選擇走入海洋,為何會發生這樣的差異?這是因為蒙古人種在海洋的擴散發生於「溫海」,而高加索人種在海邊停步是因為碰到「冷海」――海水溫度的差異在人類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直到高加索人也加入海洋擴散的行列之後,陸域與海域的定居/移動定義開始分明,世界的樣貌也因此改變,進入殖民時代,海洋成為版圖擴張的途徑。原本海洋是自由的空間,無涉於領土觀念;因此,身為海域與陸域銜接點的港口城市,其重要性便不言可喻。
■宗教一旦與政治掛勾,便容易引發權力支配的競逐。
以寬容的心包容各種不同的宗教,是否能有建設亞洲共同體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以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為榮,並在其中找到生命的意義。然而,有時也會發生無限放大自己的價值觀,毫不在意他人的感受,甚至產生出優越感的情形,從而做出和正義背道而馳的行為。如果這樣的信仰與權力及財富相互結合,將會形成力量豐沛、具有排他性的人類集團,並躍上歷史的舞台。人類的歷史其實也是一部戰爭史,以不同的宗教信仰為理由而發動的戰爭,實在是不可勝數。
在當今,整個世界以經濟活動為基礎進行著全球化。宗教和文化的藩籬漸失,一切都處於流動的狀態。而亞洲曾孕育出儒教、道教、佛教、伊斯蘭等具有普遍性的宗教和思想,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這些宗教和思想傳播至各地,在不同地區形成了多層次的文化基礎。以上這些嘗試,真的有可能成為形塑亞洲共同體的契機嗎?
在這之中遇到的難題是,一旦碰到爭奪資源這類國家利益,國族主義就可能抬頭;另外,當信仰的內容發生衝突時,宗教共同體就得面對最直接的危機。可見,宗教雖然有助於獲得統治權,但若是缺乏基本的凝聚力(連帶意識),則難以形成共同體。
■從非洲看世界──經過奴隸貿易和殖民地統治,
對非洲脫貧的開發援助,是否仍帶有父權制的偏見?
從十五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數百年間,在全球中心不斷改變、新的世界秩序不斷建立的過程中,非洲一貫處在最邊緣的角落。有些時候,非洲是強權壓榨和統治的「目標」,奴隸貿易和殖民地統治完全是為了白人的利益,而否定了非洲人生存的價值;有時它又是外國出於善意和責任而援助的「對象」。開發援助則是為了幫助非洲脫貧,對非洲人伸出友誼之手。然而諷刺的是,看似天秤兩端的作為,都是把非洲社會和非洲人做為介入的對象進行「客體」化,而不是以幫助(有時則為統治)自己社會那般,做為「主體」來對待。
在今天的全球化世界結構中,非洲被賦予提供新的礦物資源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非洲並沒有跳脫出五百年來於世界史中一直扮演的角色。而我們必須從新的角度來看,非洲社會中固有的智慧和制度,不只是解決非洲問題的良方,對現代世界和人類的未來而言,也是筆珍貴的知識遺產。
■如何重新認識「歷史」的繁榮與衰退?得出支撐人類前進的解答?
針對文明的「後續」,從內部與外部,多角度的切入。
回顧世界史可知,自從西歐於十八至十九世紀崛起以後,伴隨著所謂的「文明化」,野蠻與暴力、殺戮與破壞愈發激烈,規模日益擴大。其中的是非對錯究竟該如何解釋?孰輕孰重?而經過漫長歷史的發展,未來地球如何迎接「一百億人口」的時代?「海洋」對人類史的發展有多重要?「宗教」又為人類社會帶來了什麼?人類的起源地「非洲」會再度給我們什麼啟發?本書嘗試替「全人類」該走的道路給出提示。
本系列始終從東亞的視角出發,在超越地域限制、長時間的跨距下,建立全新觀看世界史的視野。因此需要跳出傳統的西方與東方視角,以多元的歷史主體為目標展開世界史的敘述。這是「來自日本的世界史」所持有的可能性,並進一步提出建構「世界史學」的方案,從而超越本國史與外國史的思考,將目光投向世界。"
(簡介來源:博客來)
文章標籤:世界史
TrackBack Address.
發表迴響
** 迴響必須通過系統管理員審核 **
點這裡取消回覆

館藏資料

  • 國際原住民  (104)
  • 圖書  (2520)
  • 影片  (514)
  • 西文圖書  (672)
  • 音樂  (329)

最多瀏覽

  •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3,402)
  • 馬蘭姑娘 (2,729)
  • 發現南島 (一)(二) (1,592)
  • 台灣原住民教育:社會學的想像 (1,585)
  •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1,334)

近期文章

  • 桃園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文化學習教材
  •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
  • 原始富足
  • 東部生態農業
  • 馬來西亞的比達友族人宗教、社群生活及變遷
  • 繪葉書中的大日本帝國
  • 「小的」 與大人
  • 光緒十四年(1888)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所見的新北山區
  • 兒童文學論文集
  • 高砂復仇

近期迴響

  • Awi 在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
  • Alissa 在 真相.巴萊 : <<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札記
  • GuanYing 在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 spi 在 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 : 泰雅族
  • HaoJK 在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 kilang 在 台灣原住民教育:社會學的想像
  • Fannie 在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 蘇菲 在 台灣的原住民

標籤雲

世界地理 中國 人文地理 作品集 傳記 傳記片 兒童故事 兒童文學 劇情片 原住民 原住民音樂 台灣原住民 台灣原住民, 太魯閣族 少數民族 布農族 排灣族 文化 文集 旅遊 日據時期 歌謠 歷史 民族史 民族文化 泰雅族 流行歌曲 漫畫 社會生活與風俗 紀錄片 繪本 臺東縣 臺灣 臺灣原住民 臺灣原住民語言 臺灣史 花蓮縣 遊記 部落 阿美族 電影片 etc History Indigenous peoples -- Legal status laws

其它

  • 登入
  • 文章 RSS 訂閱
  • 迴響 RSS 訂閱
  • WordPress.org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Blend” | Customized & Webmaster: Jian-Hao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