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作者:關曉榮
出版項:臺北市 : 南方家園文化,2013
版本項:初版
ISBN:9789868831476
文/黃政
「八尺門」位於基隆中正區及和平島一帶,在1960年間,已有一些阿美族人陸續遷徙至此,從事近海或遠洋漁撈的工作。1968年,部分阿美族人至下八尺門墾地,以廢棄的船板為材料,搭建簡陋的屋舍。及至1973年,有為數更多阿美族船員太太相偕至八尺門山坡地(即上八尺門),搭建屋棚,逐漸形成一個聚落。據統計,1984年10月當時八尺門有120戶的住民,650人左右。他們除主要來自花東海岸地區的阿美族移民。尚包括少數的布農族人和漢人。[1]
1984年10月,關曉榮向「時報雜誌」請了一年假,以一個月六百元的房租搬進了八尺門聚落不到三坪的房間。經過將近七個月的紀錄後,開始沖洗、整理照片、編輯與寫作,並於1985年11月在《人間》雜誌創刊號發表〈2%的希望與掙扎─八尺門阿美族生活報告〉,報導中概述阿美族人自台灣東部至城市謀生的處境,在影像與報告的發表下,或多或少也讓台灣人口中那2%的原住民之處境受到關注。而1991年時,八尺門聚落在尚未與市府整治計畫取得共識期間發生大火,焚毀之住房操全面剷除。
1996年,關曉榮重回八尺門,此時原址已被改建為「海濱國宅」,關曉榮依據當年所拍攝之照片與報導,整理集結後出版《八尺門手札》,揭示經過社區改建後嶄新的國宅之下仍舊存在的社會問題,關曉榮表示:「希望藉由此書的出版,為時代留下見證,也為社會報告的意義與追求留下一個足跡,供新來的工作者做為檢視、反省與批判的基礎。[2]」而在2011年關曉榮應「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董安妮之邀,將過去所拍攝之影像無償提供「八尺門原住民生活攝影展」展出並作永久性保存。
在這樣的機會下,關曉榮集結三十年間三度於八尺門所作的紀實攝影和筆記。於2013年由南方家園出版了《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此書影像依三個年代(1988、1996、2011)劃分,有看過關曉榮影像的人應該都很難不被那黑白顯影下展現出來的真實感動,就如同攝影師張照堂所說的:「在報導攝影的基準上,真實比構圖、美學或學說論述更重要。」「真實、自然、氣息、血肉……這些才是老關所在乎的。」[3]以真誠的態度面對族人,不將相機當成職業所需的工具,就像關曉榮自己所說的:「人們為了生存而不懈奮鬥,不是為了鏡頭與筆墨而生活。」也盼望此書的出版能夠讓為了生活不懈奮鬥的那一群2%的人民更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