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孩子》電影原聲帶
舒米恩 作;一期一會影像製作,2015
文/蕭如雅
『yatato’eman i, hakowa ko pitala iso….』
天將暗了,你還願意等多久?
『adada ko faloco, terep han hokiya mihai konini a dmark』
心受傷了,你是否也默默著承受這一切
『ano tala’ayaw, mafohat ko lalan a misi’ayaw』
如果生命繼續向前,總能看到前方的路會開
『ano tala’ayaw, tatiih to, fancal to,sahto nga’ayay』
如果生命繼續向前,不論遇到壞的、好的,都是值得經驗的
『aka sawaden ko tileng』
不要放棄自己
『o olip caay ka mi liyaw patatikol』
生命不會重來
僅僅重複六句歌詞的主題曲〈不要放棄〉,是電影同時是原聲帶《太陽的孩子》所要呈現的製作概念。歌曲演唱出電影人物在面對世間不義,生活難以翻轉的勞苦重擔下,即便能力渺小,處於劣勢,卻依然靠著信念堅強活著。曲風單純清新的〈Aka pisawad〉(〈不要放棄〉母語版)曲中字句像是在你我耳邊細語,不慍不火的提醒鼓勵。原住民歌手舒米恩的歌聲穩健柔和,每句既是對自己告白又像無奈中的抒發,悠悠唱著相信盼望的信息。
「太陽的孩子」是一部敘述原住民歸鄉改變家園,抵抗外力壓迫的真實故事。劇中人物以堅毅的態度,重新尋回家園,並在波濤世界裡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是一部柔性而感人熱淚的電影。
原聲帶中共編排十七首曲目,多元形式連結樂曲,包括電影主題曲、背景配樂、原住民吟唱歌曲集合而成。原聲帶中使用了好幾處口白片段,在曲與曲之間使用電影對話,製造刻意的停頓,讓曲子之間充滿抑揚頓挫的聽覺感受,好似用聽的小電影。另外,原聲帶也收錄電影女主角阿洛‧卡力亭‧巴奇辣自己身為歌手所唱的專輯曲目,展現種種原住民獨有的才華洋溢。原聲帶幾乎全以原住民母語填詞。主題曲〈不要放棄〉和〈這個時代〉另收錄國語版本,中文填詞寓意與原住民語譯詞兩相比較,還是略有不同,呈現不同語言的表達落差。
〈夢境〉一曲是單純配樂,節奏柔美緩慢,夾雜風吹動田中稻穗的沙沙聲音效。曲目〈美好的日子〉以獨唱、重唱交疊,悠長的音符彷彿唱出自然景象的風光明媚。〈聖山〉是與自然最接近相依的原住民所唱出的山林哀歌,種種山林對人類剝奪的哀鳴。〈美好的一天〉分別由長者和少女兩位女性演唱同一首歌,不同詮釋阿美族自在、和平的生活態度,詞中又再次提醒族人面對困境時,記得我們是樂觀、順應自然生存的人。而輕鬆活潑的〈沾醬歌〉則由小朋友群唱出原住民一般捕魚摘菜的生活,充滿愉快的氛圍。全部樂曲以中慢板為主,飽滿含著原住民天賦恩典的歌唱能力,那是長年與山海相熟的人們唱出的遼闊悠長樂風。
這張母語音樂原聲帶,除了音樂調性充滿原住民的特質,唱出樂觀正面的單純希望,也難免在小細節有著淡淡哀愁風情,歷史中始終屢次經歷壓迫和搶奪的原住民,始終盼望表達自己是誰,找回自己大聲說出自己是誰的能力。他們是大至世界人類角落,小到每個人每日的生存戰鬥,現代社會奮力對抗強權的範例,音樂無國界,所要傳達的主題更是,讓人在音樂的舒適美好感性裡,同時理解、共鳴。
如同專輯文案所寫,最終,願每個人所盼望的康莊大道將是「但願太陽底下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大聲說出自己的名字。……都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大聲唱自己的歌;……都能夠堂堂正正站在自己的土地上,不須被任何人驅趕。」